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到古代)

1.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到古代?

谢谢@头条家的史先生 的先生提问并满足我有一个穿越,如果是有的事情能够回到不可想象的以往,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与自我展示!

如果说穿越,不用穿越古代,只要让我回到“雍正皇帝”年间,特别是让我去和“年羹尧”能在一起为了平叛一次判匪“罗卜藏丹曾”必定心情逾越或者年羹尧不至于死的那么惨!【我为年羹尧惋惜】

年羹尧的下场虽然是他自找的,可是实在可惜了“年羹尧”的才华!看看年羹尧的简历了解一下年羹尧: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雍正四年赐自尽。

实在可惜,一代名将名臣就这样由于疯迷落得如此下场,为什么?【只有在电视剧中穿越】

假如我是“邬思道”就不会像邬思道这样神神叨叨的隔岸观火,眼看着年羹尧步入火坑,毕竟是年羹尧把邬思道送到京城的雍亲王府!

可是在这里又不能说“邬思道”非常可恶,毕竟邬思道有他的难处,但是处朋友坚决不处“邬思道”这类朋友,原因是太“阴险狡诈”,虽然邬思道是剧情需要的虚构人物,但此人可用不可信,太自私。

可是换做我怎么办?关键是我是否有邬思道的智商,有了邬思道的智商能做到挽救年羹尧吗?想的挺美,恐怕会临阵脱逃!不过现在看的有些伤感与不公。【我还能说什么呢?】

还是算了!最好能帮助“雍正皇帝”铲除邪恶,但是不能做“田文静”这类人的死板又不通人情,可是问题又出现了;谁能理解田文静的苦处?想帮助雍正皇帝卖力又怕得罪人,恐怕不行,只有死磕。

还是回到年羹尧为何“执迷不悟”的身上;如果年羹尧在平定了罗卜藏丹曾叛乱以后解甲归田是否可以保证一世英名?好像也不行,毕竟人才难得,不能闲着!

可是“荣华富贵”来的不易,年羹尧最遗憾的是没人提醒一下年羹尧!【雍正问道年羹尧是否该死】

上书房大臣张廷玉直接说了年羹尧即使是功过相抵也是死有余辜!

张廷玉说的是实话,年羹尧造孽太深,为何在邬思道去大西北的时候不提醒一下年羹尧:

一、年羹尧听不进去!年羹尧要做功臣做到底,死活留名。

二、邬思道也想多活几天,不想惹麻烦,顺其自然吧。

三、没想到年羹尧不总结历史教训而得寸进尺,欲罢不能!【我想做的事情只是回忆】

晚了,一切都晚了,想做一位帮助年羹尧能解脱的人,可惜题主问的是“如果”,已经没有如果了,留下的只有遗憾,遗憾一代枭雄年羹尧自取灭亡,留下的千古绝唱。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第188期总268期)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如果你有机会穿越到古代)

2. 我们如何看待戊戌变法?

戊戌一百二十年祭,暨纪念谭嗣同君,兼谈湖南人的血性

本文题目自是源于郭沫若先生当年的那篇《甲申三百年祭》(即他1944年所写纪念1644年明朝灭亡、李自成失败的文章),舍此与该文别无其他关系。

本文开始动笔写作是在2018年6月11日(22日完稿),即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一百二十周年。满清王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这天,戊戌变法在王朝的都城北京正式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各项改革措施陆续开展,到9月21日被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保守派所联合绞杀,慈禧再次临朝“训政”,光绪遭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通过日本大使馆外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遭杀害于菜市口而终止,前后共计103天,故亦名“百日维新”。这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资产阶级启蒙改良运动。

关于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主要人物、有关内容、历史意义、后人评价等,大中学校统编之中国近代史教材及史学界学者教授们的专著论文、网上的论坛帖子……基本上是有公论、有定性、有确证了,且已是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家喻户晓,这些方面我就不想多说了。 要是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等的科学的角度来讨论、分析、评价戊戌变法及其参与的种种历史人物,肯定它有利有弊、有对有错、有是有非,这没问题;问题在于当今有部分“砖家”或别有用心之人企图为历史翻案,全盘否定戊戌变法,彻底打倒光绪、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相反倒要为慈禧、荣禄、袁世凯乃至之前的李鸿章等人唱赞歌,那就不是客观、公正、全面、理性、有良知、有德行、有热忱、有情怀的学术研究,而是别有用心、图谋不轨,或太过无知、荒谬了,则不值得与之交流。

总体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推动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激起了民众对满清政府的愤恨,推动知识分子由维新向革命转化;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通过强大的社会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变法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激起国人新一轮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热潮,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来出现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均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这一段话是盖棺论定、毋庸置疑的。

著名学者张敬伟在今年3月9日的《联合早报》上发表文章《两个甲子的中国戊戌年之辩》,说到戊戌变法后的这第三个戊戌年,中国的情况虽然已大不相同,但仍然需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需要完善自身、砥砺改革。除此以外,张敬伟对失败的戊戌变法,其历史意义、积极影响还是表示肯定的。他还感叹道:“戊戌六君子尤其是谭嗣同的慷慨就义,为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留下了令人唏嘘的历史教本。”对谭嗣同的英勇壮举,给予了充分的同情与敬意。

此外,前段时间台湾的风云人物李敖去世,他曾写过一部被书商炒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根本不像是一部小说,但当然有他的很多优点、成就),其中有大篇幅的关于戊戌变法的情节,特别是谭嗣同赴难前与梁启超的大段对话。这部小说是大力讴歌戊戌变法、讴歌康梁谭等人的;尤其谭嗣同,他在变法失败之后以死来告诫后来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国。维新派的几位主要首领,其实主要是康有为一人一直在顽固地主张不推翻皇帝与清朝、实行变法维新改良、走君主立宪制道路,也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道路;而梁启超、谭嗣同却是坚决要求发动武装革命,推翻满清王朝。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谭嗣同之口、之行,对“死君”与“死事”、“生”与“义”、“大义”与“小义”、“汉人”与“蛮夷”等重大的哲学、政治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特别是李敖通过谭嗣同与梁启超的长篇对话,塑造了这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富有血性与勇气、具备大无畏精神的湖南年轻人的伟大、光辉形象。

所以我这篇文章不想对戊戌变法再做太详细深入、面面俱到的评价,我的观点前面已基本上说清楚了,再说也没有什么新的、我个人的东西;作为一个湖南人,在纪念同乡先贤谭嗣同之余,我更想多说几句关于湖南人亘古就有、与众不同的强烈血性、耿直个性、鲜明特性、丰富性情的话题——当然,也要包括谭嗣同在内。

有确凿史料证明,屈原不仅是生命完结在湖南(汨罗),他的祖籍也是在湖南(常德)。两湖都是楚地,但是湖南人与湖北人的差别很大,湖南人继承的是屈原的大气与质朴,湖北人继承的是宋玉的曲折与瑰丽。说到思想立场,湖南居长;说到艺术追求,两湖各有特色。宋玉玩艺术,玩自我,没有屈原的格局与情怀。湖北多水,河湖弯曲,故其人性格精明功利、目的明确,便有“九头鸟”之说;湖南多山,河流更直,故其人性格耿介霸蛮、坚持原则,便有“南蛮子”之说。湘人历经楚文化的激荡、土著文化的原生态、中原文化的洗练等融合,从而创造出了独特、鲜明的湖湘文化。数量庞大、伟人辈出、继往开来、绵绵不绝的湖湘人才梯队,先后经过了屈贾等远古诸贤、周程朱理学与岳麓石鼓书院、嘉道经世派、湘军集团、维新人士、辛亥民主革命派、xx新民派七大历史阶段。

关于湖南人的血性,湖湘文化中的革命斗争精神,其名言、文章与著作也有很多了。众所周知,从清朝到民国乃至今天,湘军都是中华劲旅,留下“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无湘不成军”、“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由湘人写就”、“湖南人材半国中”的说法,还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书院门联,上联出自《左转》、下联出自《论语》)、“湖南人是中国的普鲁士人、爱尔兰人”(罗斯·特里尔)、“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杨度)、“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钱钟书)等等。湖南人也不光会打仗,还会读书;这些年几乎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湖南都是全国最高的省份之一。湖南人爱吃辣椒,正如一代伟人说的,“不吃辣椒不革命”,长年吃辣椒、重口味、讲过瘾、尚豪气,才养成其刀刚火辣、敢作敢为、干脆果断、持之以恒的鲜明性格,流血不流泪、埋头往前走,也就是“湖南骡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霸气、匪气、灵气。忠诚担当,求是图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敢爱敢恨,多情多义;恩怨分明,嫉恶如仇;一见如故,视死如归;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重钱财,挥金如土;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打脱牙齿咽进肚。

对湖南人火辣的性格、犟倔的脾气、骨子里的血性、不怕死的精神、爱“管闲事”的做派,没必要死(天并未绝他)而要去死、没必要做的事(无关个人名利)而要去做的独特追求,外地人往往很难理解。你看,湖南人里,光投水自尽的就有屈原、陈天华、姚宏业、萧山令、朱湘等多人,或悲愤投江,或慷慨蹈海;曾国藩也是先后三次要跳江投湖;谭嗣同也是本可以活命而偏要“送死”的;雷锋、欧阳海、罗盛教、谭千秋……都是做好事、救人家而死的;宋教仁反对袁世凯独裁结果被他派人暗杀,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尔致鞠躬尽瘁病逝,“断指将军”黄兴亦是革命到底尔致过早病逝;匡互生在“五四运动”中率队“火烧赵家楼”;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民国名记”严怪愚多次揭露民国政界文坛丑闻而多次罹遇被害的险境;周敦颐撰文提出做人要像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南宋钟相杨幺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狠狠打击封建统治者;王夫之以一介儒生参与反清复明起义;彭玉麟铮铮铁骨英勇作战,统领湘军水师为剿灭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提出“经世致用”(湖湘传统精髓)、“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后来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近现代佛学泰斗虚云大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左宗棠“身无分文,心忧天下”,抬着棺材去收复新疆,朱总也是说要抬着一百口棺材杀尽天下贪官,九十九口给贪官,剩下一口留给自己;女中豪杰向警予很早自动放脚,还坚决拒绝国军师长求婚;齐白石以一木工之身份,自学成才,自强不息,而为世界艺术巨匠;胡总坚持真理平反冤假错案;李谷一快言快语,抨击娱乐界丑陋现象不遗余力;龙应台在台岛撰写大量犀利尖锐杂文,掀起一股“旋风”……

最后重点说三件事。

第一件,网上有人认为,湖南浏阳人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竟然不逃走、不要命,甘愿“等死”、“送死”,实在是“太傻了”;再说他死不死,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能因为他一个人的死,改革就能成功、国家就能进步吗?实在是“太幼稚、太可笑”了。云云。——说这话的人,自己才可笑。对真正的男人、真正的湖湘男儿谭嗣同,对能写出“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此气壮山河诗歌的谭嗣同,他懂吗?中国不正是因为有无数这些视死如归、敢于斗争的先烈们在挺身而出、前仆后继,才推动着历史发展到今天吗?谭嗣同的湖南人耿耿血性,对后世的一代代湖南革命先辈的莫大影响,又有谁能抹杀呢?

第二件,有人认为,在抗日战争早期,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之前,正是因为南京保卫战的两位主要军事指挥官之一,湖南东安人唐生智、湖南益阳人萧山令,是他们的顽强抵抗、拒绝投降,这才惹恼了日军,遂于后来陷落南京后疯狂发起“屠城”,30万华夏同胞死于日军之手;言下之意,要是唐生智、萧山令们不作抵抗,主动投降献城、开门迎敌,日军就不会“屠城”,30万民众将免遭戕害。——这个说法就更无耻了。莫非抵抗倒是错了,投降倒是对的?亦即是说,历史往前八百年,岳飞“主战派”也是错的,秦桧“主和派”才是对的。但问题是,日军真的会那么仁慈,只要我方投降、献城,他们就对中国军民很友好,不杀我们,“大东亚共荣”了吗?嘿嘿,人家几万人,杀我们几十万人,我们自己软骨头,不敢跟他们拼命,束手就擒,任其宰割;倒对最初保卫我们、誓死杀敌、英勇就义的血性将军不满起来,这又是什么逻辑呢?

第三件,……

3. 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共分五大卷?

大家好。

说起来很有趣,其实《李自成》里写的最好的部分,恰恰是描写明朝崇祯皇帝的宫廷戏与明朝廷内的勾心斗角。反而对于李自成起义军的描写,显得“高大全”,根本不是17世纪的农民军,而跟20世纪的革命军差不多了。几年前有人把《李自成》里的明廷方面的内容辑出,专门出了一本《崇祯皇帝》,推荐大家可以看看,等于就是《李自成》的精华本。

对于具体的史实,《李自成》里也有很多谬误,比如李岩这个人物其实不存在,南原大战也是子虚乌有。这点其实只要看顾诚的几乎是权威性的《明末农民战争史》就知道了。最能反应姚雪垠史学水平的也是他跟顾诚的笔墨官司。姚雪垠自小说《李自成》出版后,一度以明史研究者自任,引起一些历史所明清史研究同仁的反感,顾诚对姚氏之见甚至学风多不认同,写过一篇《如何正确评价〈甲申三百年祭〉——与姚雪垠同志商榷》一文,文中引用大量史实,对姚氏之说多有纠谬,甚至不乏针砭,文笔酣畅淋漓,简直就是当众打脸。以顾诚的水平,姚雪垠挨打无还手之力自然是意料之中的,而他的《李自成》的真实性也就不问可知了。

4. 为什么还有人对他颇有微词呢?

郭沫若也确实干过些好事,《甲申三百年祭》,这是他对民族和国家最大的贡献,其次再文化研究上(甲骨文),再者抗战时期的爱国行为。这些我都是敬重他的做为。但他出于一己私心鼓动发掘十三陵,及鼓动拆除老北京城墙,确实够得上中国文化的千古罪人称号。至于人品方面,想恭维想学习他作为的。保证净能干没屁眼的事(不负个人责任,不负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因为他当时有这个条件和历史使命)

5. 你认为是人性导致封建王朝不超过300年吗?

说是人性,有个前提,就是要求人人都是圣人,这个别说封建王朝做不到,今天依然做不到。

封建王朝破灭的根本原因,基本上都是土地兼并严重。那为什么无法避免呢?

每一个封建王朝初期,开国君主一般都比较开明,知民间疾苦,也为了巩固统治,都会把土地分给农民。同时,经过王朝末期兵荒马乱的年代之后,老百姓往往流离失所,十室九空,人口大幅减少,所以王朝初期土地相对是比较富余的,能满足老百姓对土地的需求。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人口会大幅增加,翻一倍或者两倍,耕地不足的矛盾会逐渐加剧。同时,又因为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足,往往有个天灾人祸,便会家破人亡。举个例子,农民甲,父亲病重,没钱买药,这时地主乙出来说,我可以借钱给你买药,但是你家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用土地抵押吧,秋收之后还我就行,农民甲一想,明年省着点吃就行了,满口答应,然后当年大旱,颗粒无收,农民甲无力偿还,土地归了地主。这就是每个封建王朝都在不断上演的悲剧,这还不算地主故意设计的情况,土地就这样慢慢集中到了少数人手里,是耕者没有自己的土地,一遇到天灾人祸,广大农民没有活路,就像陈胜吴广起义时说的,“今亡亦死,举大义亦死”,左右都是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地主大官又不是天生的,还不如干一场大事。然后新的统治者出现,为了赢的胜利,一统中原,必然分发土地,巩固统治,然后又是一轮循环。

有人说,那夏商周呢?题目已经限定了,封建王朝怪圈,和夏商周有什么关系,夏商周是奴隶社会。当然也可以说说,奴隶王朝没有土地兼并的说法,因为奴隶社会一开始就不是平民的,一开始就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原因是,奴隶王朝生产力更低,土地发给平民,他们都可能养不活自己。所以奴隶王朝一般都是统治者自身昏庸导致灭亡。

回过头来继续说封建王朝,每一个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战乱—人口减少—王朝初期—分发土地—休养生息—人口增加—土地兼并—人地矛盾加剧—流民四起—王朝破灭,基本上就两三百年时间。

题目中说是人性,前提就是,地主农民都是圣人,地主在农民无法偿还债务的时候也不会去没收土地,反而继续提供粮食(天灾可能一年两年,也可能十年八年),农民也必须是圣人,而且活得够久,能兢兢业业的劳作,偿还一切债务,而且中途不会出现变故,还完债才能死。可能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银行借钱给我创业,房子抵押,创业失败,银行也不收回房子,反而继续借钱给我,然后继续失败,继续借,直到我创业成功的那一天,可能吗?

所以,珍惜今天的一切,也要感恩为我们做出这一切的人。

有其他想法的人,欢迎来信私聊,谢谢。

6. 吴三桂为什么要冲冠一怒为红颜?

话说自李自成的农民军势如破竹攻入北京后,这闯王发布的第一道命令不是安民告示,而是命人搜索皇宫,清缴国库,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可是事与愿违,只搜集到黄金17万两,白银13万两,惊异之下,大失所望。看来这李闯王起义不是为了江山社稷,黎明百姓,而是为了黄金白银而来。于是乎,在刘宗敏等人的撺掇下,发布文告:各前朝官员俱于次日去刘宗敏将军处,以官献银,一品以上献银累万,以下须累千。献者放人,藏银不献者,立斩之!

一时间,京城内,棍杖飞舞,炮烙挑筋,挖眼掏心….京城四处哀号不断,城中居民,无论贫富,金银尽劫,柴米虐尽。城内饿尸遍地,惨不忍睹。

其中最为凄惨的当属大学士魏藻德,明朝状元出生,被刘宗敏大刑折磨的痛不欲生,十指截断,情急之下大喊:“我有一女,愿献将军为妾!”刘宗敏立取其女,奸污后送入军营,任士卒享用。而后将这可怜的老魏脑袋夹裂,脑浆迸涌而死。而那些翰林学士等清贫官员因家中没有钱财,被尽数折磨而死。经过数天抢掠,李自成在京城劫金银7000万两,而崇祯帝数十年间以徭役赋税为名也不过从民间得银不过2000万两。闯王的大顺王朝能否得以坐的稳就可想而知了。

在李自成攻入京城前,这个“土老冒”不是没有想到对他江山有巨大威胁的一个重量级人物——雄踞山海关扼守京城门户的明朝重臣吴三桂,李自成也曾主动派人招抚,表示吴归大顺后“封侯晋爵”。进京后胁迫吴三桂父亲吴襄修家书劝降,只是这闯王做事也太爱闯了,那边吴三桂还在犹豫是继续收拢明朝的残余势力,为复明效力?还是投降多尔衮清军?还是归顺李自成?抑或是自立?正在踌躇之际,这边李自成按捺不住就把人家老父亲夹拷起来,刘宗敏还顺带奸淫了吴大人的爱妾------倾国倾城的陈圆圆,你说这吴三桂如何能不报这杀父夺妻之恨?

于是乎?吴三桂一不做,二不休,宁愿背起千年骂名也要与你这一下岗的小驿卒李自成一决雌雄。多尔衮听闻吴三桂借兵,大喜过望。直言道:我许你三桂老弟“裂土为王”,不要借兵了,君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尔衮我今次领兵入关,严令大军军纪,望君告知关内士民,万勿惊慌,我是为了中原的繁荣,百姓的安康而来。

可怜的三桂激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告知山海关三军将士:我们今天投降清军,一律剃发与清军一致,以表忠心!三军听令,与我一起前去一片石,打败大顺农民军,活捉李自成。吴三桂身先士卒,自为前锋。但农民军有“主上”自成兄御驾亲征。个个也是奋勇向前,估计是为了早点回去抢金夺银。双方厮杀半天,未见胜负,关键时刻,清军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吹起,两三万戴斗笠拖着大辫子的清军铁骑呐喊着杀奔而来。那李自成哪里见过这阵势?大喊一声:“鞑子来啦”,掉头狂奔,“主上”跑了,大军没有了主心骨,立刻撒腿就跑,兵败如山倒。吴三桂率明军与清军一路追杀,可怜的所谓“闯王”仅带百余残卒遁回北京。

老李回京后,第一件事:剐杀吴三桂全家34口,首级悬于城墙,第二件事:带着京城余下的数十万之之众于第二天护着抢来的金银财宝抛弃坐了42天的金銮宝殿而去…

不到一年之内,在一路逃跑的过程中,清军一路围追堵截,双方大战几次,李自成的部将降的降,死的死,大将刘宗敏也被活捉剐杀。不知道刘宗敏被杀时候想起陈圆圆没有?

在接下来的不多的岁月里,李自成带着28名亲兵在湖北九宫山附近,被一群农民误认为山贼群殴,亲兵仓促之间惊散,闯王骑上马一路狂奔,不料想陷进了一片沼泽地,一农民叫程九伯的看上老李的良马准备耕田用,老程拿着锄头就上去了,正当两人在沼泽地翻滚扭打,闯王骑在老程身上时,被老程外甥二狗赶到,一铁铲把不可一世的闯王-------这短命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咔嚓”一下削去了半个脑袋。

这样的结局,我估计预言家都难以想象到,充满了西方的黑色幽默。可叹这一切,杀人犯老程根本不知道他也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正和外甥二狗牵着马乐呵呵的回家准备喝几盅老酒呢!造化就是如此弄人,如果李自成攻入北京后,能安抚百姓,如果能严肃军纪,如果能….唉!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们的历史也应该改写了…

7. 1945年干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一种纪年法。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依次两两相配共得六十组,也就是六十年。六十年后开始下一轮回,因第一年是甲子年,所以也叫六十花甲子。1944年郭沫若先生写了《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是甲申年,依序1945年就是乙酉年。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游客”,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0)
时间 名言(时间名言短句八个字)
上一篇 2023年11月13日
高中生自我鉴定(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领域)
下一篇 2023年11月13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